8月18日至21日,2025年第三届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隆重举行。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领衔的 “工互打工人” 参赛团队,经初赛、决赛两轮严格竞技,在 “工业智能产线的协议智通与虚实互联” 赛题中,凭借专业的技术方案与扎实的工程实践,荣获全国三等奖,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证书和现金1万元奖励。
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是落实 “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重大研究计划的国家级科技赛事,以构建 “以赛促研究、以赛促应用、以赛促合作、以赛促交流、以赛代评选” 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为目标。大赛设置专业、创业、职教等赛道,汇聚了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内企事业单位的优质力量,为释放工业互联网领域科技研发潜能与创新活力、挖掘顶尖创新技术及应用成果,打造了高端交流平台。
“杭电打工人”战队指导老师:陈佰平 副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参赛队员:徐祥霖(队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余嘉温(队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田舟(队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
竞赛期间,“工互打工人” 团队承担着高难度的技术任务。初赛环节,团队聚焦智能包装工作站场景,研发上位机与下位机的协议转换解析系统,依托 Modbus TCP协议知识与 Java编程技术,实现控制指令的精准下发、设备状态的实时反馈以及异常场景的及时报警。决赛阶段,任务复杂度升级,团队需通过代码开发,达成工业智能生产多工作站协同场景下,数字孪生屏(HTTP通信协议)与 PLC控制台(Modbus TCP通信协议)的协议解析及转换功能。一方面要支撑数字孪生屏对工业控制台零部件生产操作的驱动,另一方面要保障 PLC控制台操作状态数据向数字孪生屏的回传,并在数字孪生屏上实现实时孪生展示。面对多 PLC工作站协同、AGV调度及工艺链协同等复杂工况,团队在真实产线设备环境中,验证了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的稳定性。最终在 140支决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三等奖,充分彰显了杭电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科研硬实力与创新活力。
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来说,此次参赛意义深远。这是研究院积极践行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推进 “科教融汇”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落地的关键行动。参赛过程中,研究院师生将专业理论与工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合,在攻克工业智能产线协议异构性突出、数据互通性不足等技术难题时,有效提升了科研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也为研究院在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领域积淀了宝贵经验。